据文汇报消息,曾因报道“***回母校参加60周年校庆”而名声大噪的中国石油大学,随着这一“特大老虎”落马,也被挟裹着卷进争议漩涡。近日,该校力推“去周”行动:先是刻意遮挡周的题字署名,近日也将学校新闻网上有“***”的报道悉数铲走。
klzhangjin
2017/6/30 4:04:45
HK-SYKJ无线遥控塔式起重机装置 项目专家意见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 署名不规范(不符合科技鉴定办法规定)
2 技术基本成熟不让别人研究(违背科技进步法的科技发展观)
3 无线遥控技术成熟可靠使用广泛而报告中说各生产厂家没有应用。(与事实严重不符)
4 工业环境恶劣不允许使用无线遥控技术而用人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违背以人为本的安全要求)
有了解情况的与本人联系必有重谢?
linan61198
2017/6/30 6:23:59
塔吊无线遥控就可以开?是滴,sykj无线遥控塔式起重机装置是在现有塔吊驾驶室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先进技术的一种高抗干扰能力和高可靠性的塔吊无线遥控系统,既保证了安全操作又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塔吊无线遥控器的优点:使用方便,操作范围大,没有操作盲点,可在危险区域外操控,保障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塔吊司机只需要随身携带小巧遥控器,对塔吊无线远距离操作,遥控距离可达100米(当然还可以增加一些距离),塔吊司机就能灵活选择操作起物的位置,使塔吊司机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工作,使塔吊司机的人身自由解放并且使用方便、连贯、效率提高,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节约人员,减低维护成本。
欢迎网友提出宝贵意见
shijiyuan
2017/6/30 11:32:57
王勇平与出具假专家意见的王平有关系吗?
河口区科技局用这种方法证明行吗?
出具假专家意见的王平教授和王勇平骗人水平谁更高
sjq0830
2017/6/30 11:53:42
提倡有可靠依据、权威可信的内容 鼓励客观、中立、严谨的表达观点 不欢迎恶意破坏、谩骂诋毁。
浙江大学贺海波
(一)
2008年10月发生在浙江大学的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学术论文造假事件,由于涉及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时间在媒体和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面对来自社会的强大压力,3月15日,平素文温而雅的国家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向外界发表了其上任以来措词最为严厉的“学术造假”讨伐檄文。国家教育部长周济强调:“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暴光一起,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据法律法规,对违规者予以惩处。”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也在参加会议期间,通过中央电视台向社会公布了对“造假事件”主要责任人的追加处理决定:“我们这次就是进一步追加开除贺海波作为行政处分,那么关于吴理茂老师呢,他具有监管不力,并且被署成通讯作者,我们决定是给他撤销中药药理探究室主任的职务,撤销他的所长助理的职务,同时行政上记大过,并且不再解除他跟浙江大学的聘用合同。对李院士在学风监管方面有责任,所以我们不再续聘李院士作为药学院的院长。”
国家教育部和浙江大学对学术造假“零容忍”的态度,让人们对净化学术环境充满了期待。然而,归于平静的人们发现,“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依然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疑点:比如:作为事件的主要推动者,戴德哉教授为什么要举报自己曾经的爱徒?而另外两个核心人物李连达院士和吴理茂主任真的仅仅是“疏于管理”吗?李连达与吴理茂到底是什么关系?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中的三个关键人物 贺海波 吴理茂 李连达
几经周折,今年3月中旬,在揭露“贺海波论文造假”后,面对外界缄默了四个多月的戴德哉教授,终于允诺我们前往位于江苏省会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进行采访。
在自己的实验室,年已75岁高龄的戴德哉教授用疲惫的神态接待了我们。戴先生是这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的药科专家,他强调这是“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发生后第一次允许媒体进入自己的实验室。谈起事情的经过,时任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的戴德哉教授无奈地说:“应该说在发现这个问题上面主要还是在美国的一个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它有一个副主编,他发现了这个文章跟我们一篇很相近的。”
2008年10月11日,正在成都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戴德哉教授突然接到美国《国际心脏学杂志》副主编山德.韦兰斯的电子邮件,山德.韦兰斯教授说他发现戴德哉实验室投给他们的论文与已出版的英国《植物治疗研究》的一篇论文十分相似,希望得到说明,信中附有两篇论文的全文。戴德哉教授说“他说发给我全文让我来判断是怎么回事,而且特别强调他不意味着我的文章有问题,他深信不疑我不会有问题,但是他是一个副主编,因为我这个文章跟人家这么多接近,而且出版过程当中他说我回答他的问题以后,回信以后,他要向主编说这个事,而且他说还要叫我跟发表另外一篇文章的英国的植物治疗杂志的主编也写一封信,说明这个情况。”
戴德哉审阅后发现,先于他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竟然是自己已毕业的博士生贺海波,论中文涉及到的数据与图表与自己实验室的几乎完全一致,而所在单位也是与自己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内知名学府浙江大学,这下他有些犯难了。戴德哉教授说:“这样的情况下他第二封信又来了,他前面客套就没有了,直接就催促要写信给两个主编把这个事情要讲清楚,否则影响这个文章的发表。如果说我们不澄清的话,那就是说他们在先我们在后,那我们抄人家的,抄他的,就是这个事情,就是我们医药大学抄浙大的。”
对于贺海波,用“爱恨交织”形容戴先生此刻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2001年贺海波考取戴德哉的博士生时,戴教授对这个来自湖北农村的孩子无论在学术还是生活上都是关爱有加,2004年贺海波博士毕业戴教授亲自将其推荐给浙江大学。此后的两年中,戴德哉仍然对贺海波的研究给予了无私帮助,甚至贺海波承担的浙江大学“冠心病2号”项目实验所需的进口插管都是由戴教授提供的。
然而,2007年英国《医学和医理学》杂志特邀戴德哉教授帮助审阅其研究领域的一篇论文时,作者就是贺海波,因为论文的数据、论证都是剽窃以前师兄弟的,戴教授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告知英国《医学和医理学》杂志不予发表,贺海波却不以为然。戴德哉教授痛心地说:“当时他没有接受教训,他在否认,他没有来造假,而且也讲了一些好像我对他的教育他都记得怎么的,蒙混过关。那个应该说确切的讲我们感觉到他有一些不端的行为的迹象。”
戴德哉教授的助理戴茵经过艰苦地查证,终于找到了贺海波抄袭的准确数据,她介绍说:“我们从08、07、06、05一直到找到04年才发现这篇文章他抄的,然后我们才对上号,所以这个不容易发现,所以你说今后戴老师会不会发现,看来很难,一个就是要对方正好是这个专业,也熟悉我们这个领域,否则的话确实很难发现这个问题的。”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戴德哉教授决定将此事通报浙江大学,考虑到自己学生的前途,戴教授主要与贺海波所在的浙江大学药学院的领导进行了沟通。戴德哉教授说:“虽然我的信上只说有剽窃之嫌,没有说就是剽窃我什么,但是我就跟他讲请你判断,正像美国人叫我判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