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的交代下我自己吧,去年毕业,现在参加工作了。毕业前报名了一次,前期待在学校的时候偷懒没看书,后期又忙毕业忙工作,结果书都没看完就去考试了,有一门挂了,所以今年不是我第一次考。由于步入社会了,深知上班族的不容易,更是钦佩那些妈妈级考生,本来精力就不够分了,还要坚持考试,想想都太不容易了。也比较后悔当初学生时代没有好好准备考证,所以在这里也想告诫那些还在上学的同学们,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吧,也趁着精力最好时间最充足的年纪多考点证给自己增值吧。??下面谈谈我个人复习的一些经验,但是在此强调,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的方法未必就是适合你的,永远记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 ?言归正传。我的复习方法总结起来就是? ?听课+看书+做题+笔记+错题? ?? ?虽然考试前下了一堆试题资料,什么模拟题机考题,什么中华东奥基础班提高班习题班都弄了,但真正用到的很少。资料我主要用的东奥的,买了轻松过关1和最后六套题(只可惜最后六套题基本没做,真是浪费了)比起音频个人更偏向于视频,经济法看的郭守杰老师的基础班。会计大部分都是自己看的书,只是有个别不是很清楚的点就看的视频,老师是中华的杨闻萍老师的,也是基础班。? ?? ?初级会计实务:? ???因为我本来就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会计实务基本看得懂,所以基本是自己看书。? ???我认为的复习难点主要集中在非流动资产的账务核算,还有就是最后一章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了,而最后一章之所以说难并不是说有多么的复杂,主要是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有些处理方法不同,但是搞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科目之后,其实并不难。至于财务报表那章主要是要弄清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填列的方法;再稍微难弄点的应该是现金流量表了,区分清楚大致的一些特殊情况就简单了,在此建议大家多参考下别人的记忆方法;至于财务报表最后一节综合举例就不推荐浪费时间在上面了,因为没多大意义。? ? 我这里说的只是我觉得在看书过程中遇到的有点难度而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说其他的就可以一概而过了,初级实务章节里有很多彼此延伸的情况,只有都比较全面扎实的掌握了,才能够比较有把握会做题。在看实务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先看,看的过程会遇到觉得不懂的点或是觉得容易混淆、要特别注意的点,这个时候笔记本就发挥他的作用了。我想特别说明的是,看,是指理解了的看,而不是走马观花的看,那个没意义,而且还浪费了时间。笔记本记的是难懂的点和你觉得要特别注意的点,别逮什么写什么,跟抄课本一样那就失去意义了,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在书上画记省时省力得多。看完一节之后,我习惯去看下轻松过关关于这节的要点描述及总结,这个过程的好处在于,检验你看书的效果,看看大体的东西都了解了没,然后再次强化你的记忆,而且轻松过关会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解释,个人觉得还是蛮通俗易懂的,多多少少能减少一些疑惑点。然后轻松过关中我觉得比较值得注意的点,也会记在笔记本上。强调一点虽然辅导资料虽然会把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而且用词也很言简意赅,但别因为这样就抛弃书本只看辅导资料,别忘了往往出题的人会利用你的这种心态来出一些辅导资料没涉及的考点。这样的过程完成一章之后,就开始做题了。东奥后面有经典例题的汇总,我会把题目答案遮起来做题,遇到拿不准的会返回去看书,然后选出答案之后才看答案并且对照解析。这个过程虽然有点麻烦,但是绝对有意义。因为看书的时候有没牢固掌握的点这是很正常的,而你在 思考——做题——困惑——重新看知识点 的过程中会将知识点吸收得更快更透彻。做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确定的绝对不要瞎蒙一个答案,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瞎蒙万一对了可能会让你存在一个侥幸心理从而害你丧失一个查漏补缺的好机会。而那些你觉得有难度的题做对了也不要忘乎所以,看下答案的解释是不是跟你做题时的思路一样。做完经典试题后,就开始做检验题了,过程中坚决不要看答案看书,有疑问的画个问号在题目那里,不止是不会做的题,那些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中不是很清楚的选项也标记出来。而这些标出来的点,如果觉得很有意义也可以记到笔记本里,不是很重要的点看看就好。然后就是错题登记了,帮助你把错过的和不是很清楚的点再次深刻的印进你的脑子中。个人觉得错题登记也要注意方法,反正我是这样做的:错的题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的,简单看下就可以了,但前提是意识到粗心大意的你有自信在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时能精准的选出正确答案;错的题我往往只登记我误选的选项和正确的选项,然后分别写上错误的要注意的思路以及正确的思路是什么,不要把其他你知道的选项和解释也写上去了,太浪费时间,当然如果你是重度强迫症患者就另当别论了,哈哈;然后我的不定项选择题错误是会重点看但不会登记在错题里,为什么呢,因为往往题目太长了,而且往往彼此之间还有连带关系,你单单只登记写错的那个题目吧,没多大意义,把题目完整的抄下来吧,花费时间太多,还浪费墨水。(虽然后面由于时间关系我写的好多错题和相关的笔记都来不及看,但由于我有做笔记的印象,所以考试的时候虽然觉得记得不是那么的清楚明白,但直觉会告诉我该选什么,而且相关的知识点似乎应该是什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顺便提下,考试的时候遇到不是很确定的答案回过头来看,除非你回忆起了知识点并百分之百肯定答案了,否则最好不要改答案,第一印象往往才是正确的。)复习到后面发现还是有些点无法理解得很好,然后我就看讲课视频了,毕竟老师总结的一些方法比自己瞎捉摸要有效的多。当然这只是我复习实务时的方法,你们也可以选择一开始就听老师的课。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还有一些点老师又没讲到自己也没很好的理解我就借助网络的力量了,看看人家就这个问题是怎么说的?这个途径也帮我解决了不少困惑。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基础开始正儿八经复习的时候只有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要考试了,所以我自己看了前三章之后面对实在没有时间的囧境不得已采取突击模式。没有很仔细的看书,视频调的1.75倍速度+某些觉得比较啰嗦的地方快进的方式听课(高速度确实可以提高你的注意力而且节约时间,但并不是越快越好,我试过2倍速度,感觉听不怎么清了,效果反而不好),然后熬了几个夜,终于在考试前3天终于完成了经济法的复习。个人觉得经济法没什么重点难点章节可言,因为主要困难在很多东西都要记,而且容易混淆。虽然时间很紧迫,但是我除了听课之外还是做了笔记,而且像复习实务一样做了习题更正了错题,而这些笔记也在考试过程中被证实确实很有用。想提下,郭老师的课确实讲得好,但是他注重发散性的讲,所以后面关于税费的几章,顺序是乱的,我在复习的时候虽然主要是看视频,但我是结合着书本看的,由于后几章顺序乱了,看起来有点吃力,费了些功夫才捋顺的,所以我的建议是,税费的那几章最好自己先大致看下,了解下主要的框架,然后再听课。以上说的是我因为复习时间不够采取的方法,但如果我当时有时间,我不会这样复习,我会采取结合书本听课再反过来看书本其他没着重提到的知识点的方式来梳理知识,重点还是要放在书本上,然后接下来的程序就跟复习实务的方法一样了。个人建议经济法在实务之后复习,而且时间不要拖太长。因为经济法很多是要记忆的东西,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复习经济法或者是经济法花几个月时间看书会导致你会把之前的知识点淡忘或者记杂记乱了。另外经济法这几年都有较大的改动,尤其营改增的范围一直在变化,所以不推荐拿着去年的旧教材花很多时间看,这样做很容易导致你在往后的复习中形成一个固定思维,本来可以选对的东西由于教材记混了导致出错就太可惜了。还有就是推荐经济法某些易混知识点对比式框架式记忆,论坛里有很多小伙伴热心的贴出了自己的对比和总结,这个帮我节约了不少时间,也推荐你们多看看。有的同学喜欢把历年真题从零几年到现在的版本下下来做,虽然真题更接近考试,但个人不是很推荐这样的方法。因为政策在变化,你去年选项中的答案和解释未必就是今年考的答案和解释。然后我想再啰嗦下要注意的一些误区(个人观点,仅限参考)? ?? ? 1、依赖于临时抱佛脚,1个月或半个月突击? ?? ? 不否认存在这样的现象,半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突击,然后过了,有些牛人甚至分数还很高。? ??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确实没时间了,突击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成为你一开始的打算,成为你从报名后就偷懒什么都不管,留着最后一个月费力啃书本的借口。尤其不推荐那些本来就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和那些已经工作的人。原因很简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集中精力一天高效率的完成几个小时的学习,并且把这几个小时内学的东西完全吃透。当然如果实在没时间而你又有点基础的前提下还是可以试下的,楼主身边有几个这样的例子,备考注会导致书没时间看,看了几天书之后考试过了。? ?? ?2、只听课件,不回归课本? ?? ?老师讲课固然是有帮助的,但是老师不可能所有东西都一一细节的跟你讲让你理解透彻,老师也只能主要讲一些重点的考点,但是这样就难免会遗漏一些考点。? ?? ? 举下自己的例子,看经济法的时候,由于没时间了,所以后几章都是看视频,书本相关章节虽然看了,但是关注得毕竟不如之前几章那般细致,结果考试的时候,出了一道关于关税转让出售货物要计算补交税金的题目,可是这个点我压根没看到过,老师讲课也没提起过,后来考完了发现其实就在书本里,公式什么的清清楚楚。? ?? ?3、题海战术? ?? ?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前提都是那些不回归课本。做题固然能够帮你巩固知识点,找出薄弱环节,但只能起辅助作用。盲目的抛弃课本陷入题海是错误的,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因为题目只能检测一方面而不是全部,而且大部分试题考的知识点都很重复。所以会有人说,为什么我平时做题目的时候明明挺好的啊,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就不及格呢?如果你跟我说,你的书看得很好了,也理解好了,那我会告诉你,也许你只是运气太差,又或者你心态不好,没能正常发挥。如果你说,我书确实看得少,但我题目做得多啊,那我会告诉你,你没过很正常。人家考试是有比例录取的,如果完全跟你所能做到的题目大同小异,还要命题组干嘛呢?毕竟也算是几个专家们费尽心思想的题目,肯定会考虑在符合书本的同时怎么有效的卡住一部分人了。? ?? ? 罗里吧嗦了一大堆,就是想告诉大家,还是要回归书本,以书为本。别老是想着有什么捷径可走,老老实实看书吧。说句公道话,初级并不难,难的是在复习过程中一直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务实的态度。初级考的就是基础,只有扎扎实实才是王道!严格说起来,我这次的复习并不是很充分的,我一共只复习了2个多月的时间,只完整的复习了一遍,还有突击的成分在,有很多点不是记得那么的牢固,包括我在考试前一天的晚上都还觉得我有些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似乎有点生疏不确定了。即使我现在考过了,我还是觉得没复习得很好。所以你问我,如果再给你一些时间,你考出来的结果会更好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再给我多半个月的时间,也许我的复习安排接下来会是这样的:前半段时间把教材快速重新过一遍,看还有哪些遗漏的或者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需要重新拾起的东西,然后后半段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会做模拟题,最好还在网上做几套机考题,熟悉下。然后就又是登记错题重新看笔记看错题梳理知识点的过程。我希望我的经验是双面性的,让大家既能借鉴到比较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吸取到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复习不深入的教训。考试完了我也看了下其他考段的题目,有些涉及的点我掌握得更牢,如果在那场考也许我能考出更高的分,而有些涉及的点我不是很熟悉,如果考试我也未必会考得很好。所以说,不要盲目的仿照那些高分通过的方法,分数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高分也好,低分也好,没过也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别人的经验也只是结合他自己实际情况总结出的一些方法,起的也只是参考作用,未必就是最好的方法。再再次强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最后推荐给想考建造师/公务员/司法考试/会计从业/研究生的朋友一个不错的网站:学霸论坛,里面有很丰富的资料和课程,我在备考期间从这个网站下载了很多实用的资料和培训课程,用360搜索学霸论坛,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