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东营-----石油大学(华东)唯一的出路
  • 浏览:2457 评论:28 人

  • 搬迁青岛是明智之举,如果不是地域因素,石油大学为什么还分为北京和华东,而且北京研究生的招生规范已经超过华东了,如果再不考虑搬迁问题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石油大学华东就必死无疑.哈工大、西安交大受地域限制发展速度明显受制是不争的事实。东营的经济文化根本就为石油大学的发展提供不了支撑。东营的交通去过的人谁敢言方便,人材引进不了,学生就业除了石油石化系统,有多少单位又愿意东奔西颠到东营去招人?石油大学对外合作办学,交流生工作沦落得比许多二本院校都不如了。。。。。 
    搬吧。。。 
    快快搬吧! 
    搬出去才是出路! 
    搬的越早越快越好! 
    决策石油大学搬迁的人是石油大学发展历史上的功臣!




    支持 你说的很对。
    不过不是脱离,只是部分脱离,主力院系都过来了。
    要是当初八大院校打下来时就在青岛的话,我们学校早就进前20了,现在之所以派名还没落后到40,就是因为石油顶着,国家不好对我们学校太限制,原来我们学校归属石油部时,要多少钱石油部就给多少。没事,石大以后还会发展的,必然很快,没看现在的录取分数线一年比一年高了。好兆头呀??




    主要在于现在国人的浮躁心态,其实外国的一流大学多不是在大城市。在这种浮躁心态下,人人都只想如何赚钱,还有谁有心思搞学术研究?所以,中国的大学搬到大城市我也不看好其发展。真正稿研究的人是不在乎什么大城市的,相反。靠繁华世界吸引来的人才只是赚钱的机器??




    看看繁华世界带给了大学什么? 

    据人民日报报道,记者近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采访,了解到该学院越是学院领导,带的学生越多。有两名教授所带的研究生都在30人以上。几十名研究生要见老师一面都非常困难,同学们希望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能够经常听到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研究生水平本科生化,本科生水平高中生化”,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问题出在哪里?调查显示,六成导师对研究生水平不满,这似乎说明研究生水平下降,纯属研究生咎由自取,因为研究生好逸恶劳、不学无术,面对花花世界,心猿意马,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有九成研究生对导师水平不满。想想也难怪,研究生一学期难谋导师一面,“传道,授业,解惑”本来就该面对面交流——老师耳提面命,弟子聆听教诲——现在却难得一见;有的导师汲汲于商海打拼,研究生成了廉价劳动力;有的导师热衷于官务,往来皆仕人,谈笑无弟子;还有的导师本来就没有“一桶水”,谈何给学生“一碗水”?诸如此类,研究生水平下降,导师能辞其咎吗? 

      “考研科举化,学业本科化,教学放羊化”,对这种研究生教育乱象,公众并不陌生。有的导师把精力宁愿放在应酬上,也不愿对弟子指导一二,置教学于放羊化状态,能不是误人子弟吗?当然,把误人子弟的责任全部归结为导师并不公平,“一个导师带30个研究生”“越是学院领导,带的学生越多”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一,学校扩招,学生日增,但师资匮乏,于是导师只得大包大揽。无奈之余,有的大学如今研究生学制全面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