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学渣想出国,而且只想申请比较好的学校,求经验

- 看历史LV.连长
- 2016/7/28 16:27:16
成绩很渣,是很渣,但是最近由于各种原因超级想出国,各种找机构都说申请不上什么好学校,各种痛苦!!! 然后就在朋友圈看见下面的分享,顿时满血复活,感觉常青藤名校对学渣不是梦,但是还是有很多不懂的,求指导,然后也把别人的分享贴在下面,供大家交流啊。
Sherry, 北大城环大五待毕业美少女一枚。
是的你没有看错,大五。
Sherry的专业城市规划,独树一帜的要求五年才能毕业。
对此Sherry常常自嘲到,“没错我就是留级了”。
一年之前当周围的小伙伴都纷纷保研加出国,潇洒的挥手和本科生活说再见的时候,Sherry只能默默接受即将变身“学妹”的事实。简直应验了她朋友圈的那句“今天流的泪都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
不过,这也无形中成了Sherry在毕业之际决定出国的原因之一。
“我想出国的理由其实特别简单,本科已经读了五年了,如果在北大保研还要再读三年,我觉得时间太久了。”
换算一下,八年从本科到master毕业,已经要赶上phd的节奏,也是有点心酸。
Day-dream school-MIT.
决定出国继续读城市规划的Sherry, 至今已经拿到了包括MIT, UIUC, UCLA 7个学校的offer,毫无疑问是大丰收了。但提及当初的申请心情,Sherry还是坦承,“相当没底”。
我原以为这又是学霸在谦虚,可是浏览过Sherry的朋友圈之后,便觉得make sense了。
Work hard, play hard. 这是Sherry的朋友圈签名。除了吃货的日常,偶尔夹杂各种deadline前垂死挣扎的状态,确实是毫无学霸痕迹。
所以在被自己口中的“day-dream school”MIT录取的时候,Sherry还是不淡定加逗趣的发状态说“掐了自己十几下确定是有疼痛感的!”
“你觉得被MIT录取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可能是申请方向比较match吧,他们今年得到了一笔校友的巨额捐款,成立了一个房产中心。想做一些base在中国特别是香港的住房方向的研究。城市规划申请一般有几个方向:住房或社区,经济发展,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城市设计。而我因为自己背景的缘故,主要申请的都是住房或社区。所以正好比较match。”
我一定不会告诉你们,在说这段话之后,Sherry还吐槽了一句也许MIT想调节一下他们早就无可救药的男女比例:P。
“那你觉得申请这个方向的重点是什么呢,实习,绩点,推荐信,还是文书和英语成绩?”
“我的英语成绩和绩点都不算十分突出的,但是我一直做的研究都是关注住房和社区发展的。本科的时候做过挑战杯,也参加过我们专业的本科生调查竞赛,大三的时候去澳洲交换跟国外的老师套过磁,所以他也给我写了推荐信。而且我因为本科五年,时间充裕一些,有三段实习经历,最后一段和住房的相关性比较大。在文书里面也有着重写。但是其他方向的研究和经历都一笔带过了,重点写的就是比较相关的经历,所以整体会比较consistent。”
关于申请
“你当初是怎么找到GGU的,你觉得它给你带来的最大帮助是什么?”
“我们院有个四年制专业的女生比我早一年申请,她申请了三个方向,最后结果都不错,就给我推荐了GGU。我觉得最大的帮助就是帮我分担了很多压力,我那时候又要上课,又要刷GRE,还要实习,整个人状态基本是崩溃的,GGU帮我分担了很多。而且改文书方面,native speaker改的语言确实比自己写的流畅很多。”
关于申请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我总体感觉是,一个不错的GPA和托福基本保证不会失学,但是梦校和牛校随机因素太大,真的不好说。因为申请感觉就是双向选择吧,在申请的过程中也慢慢发现如果学校录取,说明你和他气味相投,不录取说不定是不match,现在拒绝了总比去了之后发现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来的好。”
“然后就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很重要呀,我觉得交换信息的收益远远高于成本,而且在申请和等待的过程中有人陪伴也很好,不至于让自己钻牛角尖什么的。”
Sherry的话,大概是面对申请季种种结果的最好心态了。
“最后有没有特别想对其他准备申请的同学说点什么?”
原本期待Sherry走内心戏的我却又一次听到她开始发挥强项自我吐槽了。
“就是拖延症什么的一定要克服啊。我当初时间安排就不太好,大五还在刷GRE,简直作死。可以说每天都在战拖,晚期了难治”
所以,谁说只有学霸才能上MIT,申请这条路,唯有坚持,才能像Sherry这样,将“白日梦”照进现实。

- yu2007le
- 2016/7/28 17:39:17
我要买房